上理人物

【战疫先锋】张玉玲:在湖北,做战疫海洋中的小水滴

2020-03-171479编辑:摄影:

一位普通的上海高校教师在湖北能做些什么?yl7703永利官网体育部的张玉玲老师给出了她的答案:帮助60余位病人联系住院、为湖北的医院筹措23吨酒精及其他物资……

“在湖北一天,就要对这里有价值。” 全国都在进行着抗击疫情的接力赛,在张玉玲看来,作为一名老党员,做这些是理所当然也是微不足道的。然而,正是这样一个个普通人的点滴努力,汇聚成“战疫海洋”里澎湃而温暖的力量。

“在湖北一天,就要对这里有价值”

增长的确诊病例数据、不断“加码”的防控措施……身处疫情的“暴风眼”湖北,张玉玲对这场疫情的感受更加深刻和直观。“湖北就像是我的第二故乡,被‘困’在疫区,作为党员更要努力担当作为,实实在在做点什么。”

“过年前后,湖北各个医院的防护物资都特别紧缺,特别是市县地方医院。考虑到防护服、口罩之类的专业物资很难买到,而医院每天要消毒,对酒精的需求很大,我们就从酒精入手。” 1月底,张玉玲和两位朋友开始行动起来:一边在各自“圈子”里募集资金,一边与各家医院对接需求,筛选酒精产品和生产厂家,确定采购数量和运输路线。

募款、买物资、送往湖北各地,听起来简单的流程,在这样的特殊时期也要经历重重“关卡”。“因为道路是逐渐封闭的,每天情况都在变,我们辗转办了通行证,找了第四个司机,才愿意来回3000公里进疫区送物资。”

2月10号,满载着23吨酒精的大卡车终于顺利从酒精生产地安徽亳州出发,驶向湖北的15家大小医院。“第二天就没酒精用了,这批酒精真是‘及时雨’!” 天门第一人民医院是酒精接收方之一,他们的回复让张玉玲觉得,“这段时间再辛苦也值了”。


“守护城市的烟火气”

在各省市驰援湖北之前,湖北的医疗资源非常紧张,过年前后,张玉玲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就是帮助病人“找床位”。她每天都会从各处收集求助信息,一一打电话核实确认。“记不清打过多少个电话”,在张玉玲的电脑表格里,详细地梳理了60多位求助者的姓名、情况、需求和联系方式,她再与华科大校友会的志愿者对接,帮助病人尽快找到收治的医院。

在和求助者的电话中,除了询问病情和家中情况,张玉玲还会耐心地和求助者聊聊天,缓解他们的焦虑情绪。微信里,张玉玲的昵称也用了真实名字加上电话号码,方便求助者随时能够联系到她。“很多求助者需要被倾听,让他们知道有很多同胞在为抗击疫情而努力。”

好在,随着各方力量的支援,从“人等床”到“床等人”,绝大部分求助者的需求都有了着落,张玉玲也见证着整个城市慢慢好起来。在她联系过的人里,有一个家住武汉理工大学家属院的老人,本身有基础疾病,儿女又都在国外,通过志愿者们的努力,在第二天顺利入院。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真的很欣慰”,张玉玲说:“其实我像一个‘信息中转站’,只是整个志愿者队伍里的一环。‘守初心、担使命’不是口号,是每个党员身体力行的担当体现,我们一起努力,共同去守护城市的烟火气。”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这周,张玉玲和朋友们采购的第二批捐赠物资也已经运往湖北,筹措物资的资金同样有不少来自张玉玲在上海的亲友、同事。上海和湖北,就这样在这场疫情中产生了温暖的交汇。

“张老师平时就很热心,定期带学生们去社区做公益,她做这些事,我一点也不意外”,体育部办公室主任翁丽菊老师在摸排教工情况时,了解到了相关情况,也拿出了5000元进行支持,“也是受张老师触动,有这样一个渠道,为战胜疫情出一份力。”

从筹款明细到受赠医院的清单,从物资的详细分配情况到司机的运送线路,张玉玲在做的,就是把手里的志愿工作细化再细化,第一时间向大家反馈,对每一份爱心负责。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在自己的隔离日记里,张玉玲这样写道。这场战“疫”,让她感触最深的就是这些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求助群里的志愿者医生一直“在线”解答大家的问题;武汉卡车司机彬彬听说她要运送防疫物资,爽快的一句“需要帮助啥尽管说!”……“无数的人们用行动演绎着‘众志成城’,我们党员更应该冲锋在战疫一线,成为人们最厚实的‘战疫铠甲’!”


千千万万张玉玲老师这样的志愿者,就像是战疫海洋中的小水滴。当无数个个体融入抗击疫情的洪流,点点星光必将汇成战胜疫情的磅礴力量。


供稿:宣传部新闻中心

文:李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