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党员,我义不容辞!”“我是党员,我请战!”“这是共产党员应该做的!”……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上海教卫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牢记使命担当,扛起特殊责任,迅速集结,主动请战,成为教卫系统战“疫”中的“先锋队”和“排头兵”。一个党员一面旗,他们以实际行动,成为疫情防控中流砥柱,让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让我们走近他们,了解这些党员的战“疫”故事。
复旦大学
志愿者名额,比网上抢菜还困难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职工党支部书记段伟教授,住在杨浦区五角场街道社区。他很早就报名参加小区抗疫志愿服务。
疫情期间,由于小区封控管理,小区里住户的生活物资需要配送,段伟和所在楼栋的其他志愿者一起参与搬运,分发抗原试剂。这些物资经过消杀、静置一段时间后,段伟和同伴们再把物资分送到各家各户。五月的天气渐渐炎热起来,忙碌的工作中,汗水湿透了防护服。
其他楼居民见段伟所在楼的志愿者太辛苦,要求分担志愿工作,“晚上23:40,居委发出未来一周志愿排班表,20分钟内,值班表就填满了。”段伟说,“大家都感觉抢志愿者名额,比网上抢菜还困难。”他当时报了三个时间段的志愿,能报上名,还是因为刚好赶上晚上在写文章,及时看到信息,拼手速填报上去。
“大家都争当志愿者,奋力为小区早日解封、为上海早日回归正常生活尽一份力。作为一个有2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和基层书记,我不上谁上?”段伟说。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党员的身影。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教授、教职工第一党支部党员高艳琴积极响应“党员向社区报到”,主动下沉一线,作为徐汇区枫林路街道社区志愿者,参与到一线抗疫工作中。
除了在楼栋里做好志愿服务外,高艳琴还主动入户为楼栋内80多岁患有眼疾的老人做抗原检测。老人的孩子不在身边,自己不方便做抗原,只要到做抗原的那一天,高艳琴都及时出现,帮助老人,并把抗原结果传给老人儿子。前些天高艳琴要参加早上8点的会议进行博士生面试,她7点40分就到那户老人家去,帮忙做好抗原。
“我就是做了一件微小、简单的事情。”年逾60岁的高艳琴说。
华东理工大学
“青椒”党员抗疫、科研两不误
“我可以处理好家事,随时准备来学校。”获悉学校需要老师进校服务的消息后,华东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硕士生导师、党员教师丁炜超没有丝毫犹豫。虽然家中还有10个月大的婴儿和年迈老人需要照顾,但他还是克服困难,主动请缨。
“三餐配送员”“快递小哥”“学生管理员”“安全巡视员”······在校园抗疫一线,时时处处都有他的身影。虽然一天下来,常常忙得顾不上喝口水,双脚也走得生疼,但丁炜超说:“能为抗击疫情尽一份力,我感到非常光荣。”
正值毕业季,部分学生的研究课题需要随时调整实验或算法的相关参数和进行实验环境的设置,以保证实验能连续进行。丁炜超先后帮助信息学院100多名同学解决了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确保实验项目和毕业论文正常开展。
本学期,丁炜超还承担了4名本科生、6名研究生的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他利用工作间隙录制音视频教学内容,与学生在线互动,每周组织2-3次线上会议,精心指导学生开展科研和完成毕业设计。
为了保障疫情期间学生上机实验课程的顺利开展,丁炜超还发挥计算机专业优势,组织课题组成员设计并研发了一套“智慧云实验平台”,为学院开设的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课程提供在线实验教学环境,累计服务课程数超10门,受益学生超200人。繁重的抗疫工作没有阻挡丁炜超科研的热情,近期,他还发表了2篇JCR二区论文,申请了2项专利和2项软件著作权。
上海财经大学
呵护学生,辅导员与学生同心抗疫
作为一名驻楼辅导员,在抗疫的特殊时期,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专职辅导员李淮北一直守护着学生们。
学校决定实施分片区封闭管理措施之后,李老师被紧急召回到武川路校区学生公寓担任22号楼和23号楼的辅导员楼宇长,完成身份转换,即刻进入与同学们同吃、同住、同抗疫的工作新常态,承担起两栋楼500多名学生一日三餐的统计发放、核酸检测和抗原自测的组织安排、防疫和生活物资的接收分发等各项防疫事务,工作繁杂、责任重大。
在学校、学院和大家的齐心协力下,他迅速组建了一支精干的楼层长和志愿者队伍,通过不断摸索,使网格化楼宇管理工作更加有序、高效。除了两栋楼宇的疫情防控工作之外,李老师还利用晚上时间,组织学生们参加线上生涯规划月活动和“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线上云团课,有条不紊地推进学生日常思政工作和毕业班学生就业工作。
在李淮北看来,凌晨两点的会、早上六点多的物资、晚上十二点的医疗垃圾清运和回不完的微信消息,是他抗疫战斗中的难忘回忆。他说:“每当看到汗如雨下也坚持送饭的老师们和无私奉献、辛苦付出的志愿者同学们,以及不断发来的‘老师辛苦了’的暖心慰问,便觉得这些辛苦不算什么。”
yl7703永利官网
“臂膀厚实了,也更有力量了”
协助“大白”完成核酸检测工作、搬运餐食、对物资进行消杀和分发、协助辅导员统计每日抗原情况……这些都是yl7703永利官网复兴路校区第四宿舍党员志愿者陆诗雯最近的日常。
陆诗雯正在搬送物资
“如果说有什么变化,那就是臂膀厚实了,也更有力量了!”陆诗雯解释说:“这个力量不止是多了些肌肉,更是有力量去守护我们宿舍楼这个‘家’,作为党员要对得起胸前的党徽,有冲在一线的勇气,也有共担风雨的力量。”
这份“力量”也传递给了更多同学,汇集成宿区里融融的暖意。在陆诗雯担任核酸志愿者期间,有一次忙得顾不上吃饭,她担心同行的志愿者会出现低血糖头晕的情况,随口提了一句“要备点糖”,没过多久就发现有“田螺姑娘”在自己宿舍门口放了许多棒棒糖。“小小的糖是同学们对我们工作的认可和鼓励,没吃就觉得心里甜滋滋的,充满了干劲。”陆诗雯感慨道。
陆诗雯和“大白”上门为同学们进行核酸采样
当让陆诗雯选择一个词来形容这段特殊的抗疫时刻时,她不假思索地选择了“坚持”。她说:“完成一两天的辛苦工作可能很容易,难的就是把这份责任感落实在每一天大大小小的任务里,这也是对我们自身能力和品格的锤炼。入党的誓言在耳边回响,我愿意用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换取更多人安全的环境。”
上海师范大学
“2+3+4”工作法,凝聚抗疫力量
近40个日夜,472+243名学生……“同学们,请按顺序开始下楼排队核酸,没有叫到的请在宿舍耐心等待!”在上海师范大学徐汇校区的西九宿舍楼总能看到一个瘦高而坚定的身影,她是外国语学院学工办主任、2022届243名本科毕业班辅导员、西九宿舍11个学院472名研究生的驻楼辅导员马燕婷。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作为一名5岁孩子的母亲,她舍小家为大家,驻守校园近40个日夜,成了暖心温柔的“知心姐姐”、快速高效的“数据达人”。
疫情以来,马燕婷始终运用“2+3+4”工作法,“坚持两项原则、建立三级网络、聚焦四个要点”,守护学生安全,筑牢校园疫情防控一线。坚持把守护学生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在校园疫情防控的关键环节,学生宿舍楼宇管理中建立“寝室长—层长—楼长”的学生骨干三级网络,将疫情防控工作落小落实落细。聚焦人文关怀,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建立特殊情况学生台账,分层分类给予关心关爱。
白天,她是老师,忙于各项校园疫情防控事务;晚上,她是母亲、是妻子。和家人视频连线时,她对孩子说:“宝贝,听爸爸的话,保护好自己,等妈妈守护好大哥哥大姐姐们的健康,我一定早日回来。”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下沉一线,助力小区抗疫60多天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行政管理直属党支部副书记胡娟,积极下沉社区参与一线疫情防控。接到小区进行14天封闭管理的消息时,她主动报名成为社区第一批志愿者,每天定点在小区门口对外卖和快递分拣消杀,确保居民生活物资采购安全。目前,她已投入一线抗疫60多天。
那天下午4点,小区临时接到通知要进行全员核酸检测。时间紧、任务重,为尽早完成小区全员采样,居委通知3000多位居民集中检测,导致排队时长较久。胡娟不断在队伍来回走动,向居民一遍遍地解释、安抚情绪。核酸检测完毕已是夜里9点半,她已经连续站立5个多小时,双腿肿胀,腰也直不起来。
小区实施封控以后,她又积极投入药品登记分发、团购物资派送、抗原数据统计等工作。某次居民团购的蔬菜包深夜11点才到达小区门口,为及时送给居民,胡老师直接送货上门。由于她负责的单元楼没有电梯,只能拎着10多斤重的蔬菜包,上上下下好几趟,直到凌晨才将所有蔬菜包派送完毕。尽管累得腰酸背痛,但她毫无怨言。
来源:上海教育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G-FTcpAFqDADXBYLqrEse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