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矩阵

上观新闻:“小数据”里看教育丨企业专家授课,学生进企业学习,沪校企深度融合协同育人

2022-10-29149编辑:摄影:

在上海交通大学、yl7703永利官网、上海电机学院等高校校园内,常有企业专家“站上三尺讲台”为同学们带来最新的产业信息、前沿技术。而在上海华夏宾馆、J酒店等高端酒店,时常会出现上海商学院上海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学生的身影,他们在酒店前厅、客房、餐厅等真实场景中接受资深专业人士的带教。在上海,越来越多的高校和企业、专业机构供需侧紧密对接,跨界深度合作,多方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目前,上海已建立326个市级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79个示范级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

作为率先在第六届华为ICT大赛中脱颖而出、进入华为公司实习的参赛选手,上海交通大学在读博士杨辰的“好运”令许多同龄人羡慕不已。

2021年,当第六届华为ICT大赛启动之际,正在读研二的杨辰和同一实验室的其他两位同学接受了学校学生创新中心老师的建议,组队报名参赛。杨辰和小伙伴们瞄准“虚拟人”制作成本和时间昂贵的痛点,参赛作品采用的AI建模技术可以实现3分钟快速生成虚拟人模型,实现零成本制作,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与时间成本。华为公司相关人工智能部门负责人敏锐地发现,这一参赛作品与他们正在进行的仿真技术开发方向不谋而合。几番接触后,华为向他发出邀约,希望他能来公司实习。

上海交通大学探索“课赛创一体”的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新模式,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紧跟产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学校结合理工科办学优势,以行业龙头企业为伙伴,制定校企课程建设规范,完善校企课程管理机制,保障课程教学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教学、科研、育人”三位一体的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课程打磨、公开课试点、校企课程迭代、选修课开设的“四步走”策略,高规格、高标准地引入和创设校企创新课程。自2018年以来,以学生创新中心为平台,开设校企课程150门次,合作开课企业40余家,覆盖学生数量约7000人次。

近年来,上海高等教育聚焦重点产业,院校设置与学科专业布局更加契合产业发展需求。院校布局方面,针对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大产业人才供给乏力问题,市教委支持建设18个现代产业学院,如上海大学建立上海微电子学院、华东理工大学建立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学院、东华大学建立新材料现代产业学院,分别打造国际领先的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人才培养基地;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12所高校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围绕不同领域开展人才培养和科研攻关。学科设置方面,2021年,上海新增电子科学与技术、生物医药等12个紧密对接重点产业发展的博士学位授权点,将对优化人才供给结构形成有力支撑。专业布点方面,2014年起,上海实施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建设项目,在2021年新申报的本科专业中,上海各高校申报了31个新专业,超过80%的新申报专业与重点产业领域高度相关。


供需两侧对接,跨界深度合作

产教融合,如何才能可持续?对接重点产业领域,优化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机制,打造“供需两侧对接、跨界深度合作、实体高效运行”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联盟。


yl7703永利官网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签署科教融合协同育人合作框架协议


yl7703永利官网2020级材化学院材料与化工硕士研究生梁坤义在入学时,被医工交叉方向深深吸引。2年来,梁坤义在校内和医院导师的共同指导下,边学习边在实战中探索工程应用,所参与的“3D打印拓扑优化下颌骨制造工艺”项目获得了日内瓦国际发明银奖。2019年起,yl7703永利官网持续开展医工交叉项目,由医生提出临床需求作为概念,与学校教师团队共同开展技术攻关形成创新项目,召集专业的评审专家评估项目的产业化价值并进行筛选。在学校、政府、投资企业等的支持下,依次形成功能样机、工程样机、进行产品小试中试、最终实现产业化的科技成果转化链条。在提高科技成果转化主动性、提高成果转化可持续性、实现“五位一体”协同合作等几个方面,实现了yl7703永利官网在医疗器械领域科技成果转化的独特探索。

上海交通大学打造校企科创竞赛典范,增强创新驱动覆盖能力。连续多年举办“华为无人车挑战杯”“腾讯虚拟仿真大赛”等创新创业竞赛,为学生创造“学中做、做中学”的条件。2019年携手华为发起无人车竞赛,2020年参赛队伍由20支增长到160支,参赛人数由100人扩大到1000人,打造了从无到有的科创竞赛建设典范。通过科创竞赛平台,加强对学生科研方法的训练,注重其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将知识、能力转化为成果,让理论在埋头实践中夯实,让能力在抬头创新中提升。


上理工学生到上海金日冷却设备公司开展专业硕士课程


上海越来越多学校在相关学科方面形成产教融合联盟。2020年9月,依托同济大学成立了上海智慧新工科产教融合联盟,以培养面向数字时代需求的新工科高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已有约14家高校正式签约加盟,包括上海师范大学、上海戏剧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电力大学等,已加盟及有加盟意愿的企业超过20家。上海交通大学深化校校协同,与华为联合打造的创新训练营课程覆盖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并推广到清华、哈工大、天津大学等兄弟院校,共享优质资源,共商办学标准。此外,上海商学院携手长三角区域16所职业院校及上海商贸职教集团成立“长三角区域财经商贸类职业教育师资协同创新发展联盟”,服务国家长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培养区域经济发展所亟需的财经商贸类人才。


企业专家进课堂,“双师型”协同育人

强有力的教师队伍,是打造促进校企协同育人的关键支撑。

2016年,上海电气风电集团的陈昆明高级工程师陈昆明,走进上海电机学院的课堂,站在“三尺讲台”上为研究生授课。陈昆明参与了不少重大项目,在风电领域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正好与校内老师的教学内容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学校与临港集团刚刚成立的临港产教融合工作站,将依托企业硕导推进研究生联合培养,共建产教融合型师资队伍。在上海电机学院,“双师型”教师在导师队伍中占比达到63.5%,300多名企业高级职称工程师担任学校研究生企业导师和“企业专家进课堂”教师,每年约150多项来自企业实践的科研项目,由企业导师、学校导师和研究生对科研选题进行联合研究和开发,并积极安排企业专家指导研究生企业实践学习。“上海洛桑”与东湖集团、锦江集团等知名企业开展合作,产教融合逐渐变被动“输血”为主动“造血”。一方面,企业加入学院战略咨询委员会、企业理事会和院务委员会等管理决策机构;另一方面,企业参与学院的整体运行,在招生面试、师资招聘、人才培养、体制创新等方面参与实际决策。这种双师浸润式的教学,令学生收获很多。“刚入学就开启了完整的实训课程,对专业有了直观的理解和全新的感受,确实与众不同。”顾芸萱说。

近年来,上海建立专任教师赴行业企业实践制度,将专业教师每5年赴企业实践1年作为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重点推进项目。市教委、市人社局等部门共同认定上汽集团、航天局、上海建工等19个高技能人才基地为上海市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全市中职学校、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占比已分别达57%和50%。

同时,上海开展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研究生导师培训。2022年,市教委联合市经信委和相关行业协会,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举办了“产教融合 协同育人”主题研究生导师培训班,来自全市19所研究生培养单位的134名导师参加了培训。市教委联合市国资委开展高校教师和国企科研人员双向交流任职、挂职工作,每年遴选10名高校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同时推荐企业骨干科研人员到高校担任产业导师,联合开展人才培养和科研项目攻关。




来源:上观新闻 记者 李蕾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VmbdEyanERKz9Mqldm72L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