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据”】实施分类评价以来,上海高校获批国家级专业建设点401个,认定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32门
全世界的大学不能只有哈佛这样的学术研究型大学,事实上绝大部分大学都不是学术研究型的。考研季即将到来,数百万考生选择各自的大学读研,其中上了研究生的学子也不全是进了学术研究型大学。
在上海,全城60多所高等院校究竟怎么分类呢?你的学校属于哪一款哪一型?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上海在全国率先研究制定了以人才培养类型为主要依据区分高校类型的标准,建立起“十二宫格”高校分类框架,不仅已作为《上海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与发展规划(2015-2030年)》的重要内容,还转化为全国首个地方高等教育法规《上海市高等教育促进条例》的组成部分,为全面实施高校分类评价提供了法律保障,也有效推动了高等教育治理的“管办评”分离。
【四“型”三“类”对位入座】
有些高校的校名就明确定位,比如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其获批教育部香精香料及化妆品工程研究中心,成立国际化妆品学院、中欧香料香精及化妆品技术创新中心、化妆品品牌战略研究中心等。又如拥有松江校区的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打造G60科创走廊九城市校企合作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联合成立长三角高水平特色地方高校创新联盟。再如上海电力大学发起成立“一带一路电力产学研联盟”,与20多所国际电力特色大学联合成立“ADEPT国际电力高校联盟”。
这3所大学,实际上都是同一类型:应用技术型,而且在海内外都能找到同类高校做“好友”。那么高校还有什么类型,怎么比呢?
上海研制完成从两个维度划分高校类型的分类标准:“一维”根据人才培养类型差异,将高校划分为“学术研究”“应用研究”“应用技术”和“应用技能”共4“型”;另一维参考高校的学科专业集中度,将高校分为综合性、多科性和特色性共3“类”。
对照着看,为人熟知的“学术研究型”高校屈指可数,包括复旦、交大、同济、华东师大等,以培养学术研究人才为引领,可授予博士、硕士和学士学位,学校也以“综合性”“多科性”为主。可见,不同类型高校,当然不能同质化办学,更不能千校一面办成“哈佛”。
通俗地讲,以往按高考分数线高低、“一列纵队”排好座次,变成了在多个方阵中对位入座、崭露头角。处于不同类型或同一类型不同向度的高校,既可以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还可以逐步形成各居其位、各尽其职,相得益彰、和谐共荣的高等教育新格局。
yl7703永利官网庄松林院士领衔开展太赫兹技术研发
【培养哪类人才才是分类核心】
按传统做法,高校分类往往按照隶属关系、办学层次、举办者等划分“三六九等”。而社会上,行行出状元,人才并无层次高下,只有类型差异。因此,新的分类评价核心依据,正是学校主要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
上海的“四分法”就分别对这四类高校明确其人才培养指标和要求,赋予人才培养类指标在总权重中的占比至70%以上。具体而言,学术研究型、应用研究型、应用技术型和应用技能型高校评价指标中,各有30个左右的三级指标,60%以上的指标不尽相同,体现不同类型高校的特点。
即使都是研究型大学,“学术研究”与“应用研究”也有不同。相比于“仰望星空”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型大学更在于加强特色领域的科技攻关。如上海中医药大学成立中医药防治新冠病毒科技攻关专家组,颁布相关应急科研攻关项目方案,启动治疗新冠肺炎新药研究,主持制定《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yl7703永利官网则攻关先进制造产业和国防工业中的共性和关键技术,建立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分阶段推进太赫兹项目,还发起成立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上海航空创新中心、上海增材制造航空创新研究院,为中国大飞机制造、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做贡献。
沪上应用技能型高校更是构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如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实施“世赛引领、赛教结合、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在世界技能大赛“印刷媒体技术”项目摘金夺银;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则探索大国航天工业特种装调和检测技术人才培养。
【应用效果变“要我评”为“我要评”】
评好了,怎么用?上海实现评价结果与高校资源配置的有机挂钩,建立健全校内质量保障体系和自我评价体系,注意长期布局、避免短视功利,解决高校从“规模发展”到“内涵发展”模式转型的问题。
数据表明,实施分类评价以来,上海高校人才培养取得丰硕成果,共获批国家级专业建设点401个;认定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32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28个、“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39门(个);“省部级及以上优质课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
以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职院校,根据评价导向错位进取、“填空补缺”。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增设财务管理、空中乘务、葡萄酒营销与服务专业,其中葡萄酒营销与服务目录外专业进入了教育部高职专业目录。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加强上海紧缺涉农专业开发力度,形成具有都市农林特色的植物科学技术、园林技术、动物医学、农业生物技术、农业经济管理、农业信息技术专业群。上海工艺美术学院受教育部委托牵头制定艺术设计专业、玉器设计与工艺设计专业教学标准。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工业机器人技术、大数据技术应用、学前教育、老年护理等社会紧缺专业。
同时,落实破“五唯”精神,高校同样加强教师队伍的分类管理和评价。华东师范大学健全以质量和贡献为核心的分类管理评价体系,力推“代表作制”;上海财经大学分类、分层次、分学科设置教师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东华大学实施准聘长聘、短期聘用、短期合作等多种灵活的分类管理机制。
很大程度上,高校不再为了迎合评估而评估,正在逐步从“要我评”向“我要评”转变,正确运用分类评价的结果推动自身治理体系的变革,注重从优化内部治理结构的角度来培育自主办学能力,高质量培养人才。
上海探索实施以高校分类评价引领人才培养改革的研究和实践,为破解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共性问题提供了区域层面的创新案例:
在政府管理方面,从根本上扭转高校同质化发展的不良趋势,实现高校由一列纵队同质化发展向多列纵队并行发展的转型,通过分类评价指标的引领和基于评价结果的资源配置,强化高校明确定位、错位发展、彰显特色的发展格局。
在评价学校方面,于实践中改变一把尺子衡量所有高校的评价范式,高校深度参与评价标准制定和评价实施全过程,分类发展诉求得以充分表达和尊重,不同类型高校间、同一类型不同高校间均有既符合自身特色又体现类型差异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操作方案。
在高校办学方面,从源头上培固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人才培养在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主导作用得到强化,不同类型高校更加注重自身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特色,优质办学资源向教学和人才培养倾斜,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良好氛围更加浓厚。
来源:上观新闻 记者 徐瑞哲
原文链接:https://www.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544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