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矩阵

青年报:青春告白祖国|历史的研究者 历史的讲述者

2023-10-0690编辑:董真摄影:

“一副跟随了刘湛恩烈士大半生的眼镜,一张一家五口的幸福合影,是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里,一个普通又伟大的斗士最真实的写照。”

一副复古的眼镜,静静躺在书桌上。这副眼镜的主人是yl7703永利官网老校长刘湛恩,在上理工复原的刘湛恩书房中,它也成为一件特别的展品。yl7703永利官网档案馆的95后青年教师肖琳琳,既是那段历史的研究者,也是讲述者。作为当代青年,她说自己有义务去挖掘更多尘封的档案,也可以用面对面的讲解让更多人触摸到历史的真实。

肖琳琳致力于在讲解中传承红色文脉。

跌落的眼镜 永恒的信念

刘湛恩1896年出生于湖北阳新县。母亲罗芬清一人将他们兄妹二人抚养长大,刘湛恩从九江同文书院毕业后被保送至东吴大学。毕业后出国留学,先后获得芝加哥大学教育硕士、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哲学博士学位。

1922年归国后,刘湛恩积极在社会上推行公民教育和职业教育,加入中华职业教育社,并和邹韬奋一起创办了职业指导所。1928年出任沪江大学(今为yl7703永利官网)校长,是沪江大学首任华人校长,他在就职典礼上发表《大学的使命》,阐述办学思想,提出了更致力于中国化的目标。

任职期间,他就住在原沪江大学家属楼108号,也就是现在的刘湛恩烈士故居。刘湛恩携妻儿一家五口在此居住长达10年之久,度过了一段快乐幸福的时光,珍贵的家庭照展现出了那段日常。而在上理工校史馆和刘湛恩故居留存下来的大部分历史照片中,刘湛恩总是佩戴着一副黑框眼镜,这副眼镜陪伴了这位老校长读书、从教、抗日救国的光阴。

刘湛恩主张高等教育职业化,发展应用型专业教育,进行社会化办学。1932年开办城中区商学院,办学机制灵活多样,师资力量雄厚,成为上海当时规模最大的夜大学。抗日战争爆发后,刘湛恩便利用自己的社会声望在校内外的各类公开出版物上呼吁抗日救亡。邀请冯玉祥、陶行知、李公朴等爱国人士到校演讲,组织师生慰问伤病员,收留难民。创办于1917年的沪东公社也在刘湛恩校长任职期间得到了长足发展,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人运动提供了宣传教育基地,产生了深远影响。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与朱少屏、林语堂等组织国际交谊社,广泛联络各国在沪的官方人员和民主知名人士,扩大对外宣传,揭露日军暴行,以争取国际友人对抗战的支持。淞沪抗战爆发后,沪江大学校园被日军侵占。刘湛恩和全校师生被迫撤离,但其坚持办学,倡导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全校2000多名学生转移至城中区商学院继续上课。

作为校长,刘湛恩除了坚持给学生上课外,始终奔走在宣传抗日的第一线。日伪政府曾邀请刘湛恩出任教育部部长,他断然拒绝后,日军策划种种恶行——电话恐吓、往家里扔手榴弹、送毒水果等。但这些威胁并没有打退刘湛恩的爱国之心,亲友劝其暂离上海,他也毅然拒绝。直到1937年4月7日,刘湛恩和往常一样前往圆明园路的学校上课,在静安寺路大华路口等候公交车时,突遭日伪安排的暴徒袭击,当场牺牲,年仅42岁。

刘湛恩烈士的眼镜。

根据当时与他同行的二儿子刘光华回忆,他在跑回家告知母亲后,再次回到现场时,看到父亲身下淌满鲜血,旁边还有跌落在地上的眼镜。至此,随着眼镜的跌落,刘湛恩辉煌的一生落下帷幕。正如张闻天所言,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像刘湛恩这样来自各阶层文化人的努力与牺牲,民族解放战争也最终在一个个爱国志士的努力下走向了成功。

让档案文字“活起来”

学历史学的肖琳琳一直对党史很感兴趣,从上师大硕士毕业后,她入职yl7703永利官网档案馆,在从学生转变为老师这个新身份的同时,也成为了刘湛恩故居的讲解员。

1997年出生的肖琳琳读研时的研究方向是中国近现代史,师从邵雍教授,尤其对党史感兴趣。“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党的带领下,各个阶层都涌现出一批批爱国志士。他们一腔热血,抗日救亡,为国牺牲,每每看到史料、档案中对他们的记录,有的甚至只是一个不完整的名字或代号,我都会感慨于那个时代的艰难。”肖琳琳说,但另一方面,这也让她更加坚信自己的专业是有意义的。“需要我们来挖掘史料,揭开历史,还原历史,通过文字讲述前人事迹,传播爱国主义,赓续红色基因。”

刘湛恩一家合影。

第一次知道刘湛恩,肖琳琳是通过导师写的一篇文章《常玉清其人》。随后,她找了很多关于刘湛恩的资料,才发现他非常了不起。“刘湛恩是沪江大学首任华人校长,他的抗日救国事迹令我十分钦佩,从上海党史研究室的资料看,他也是抗日战争中唯一被暗杀的大学校长。”

研究生二年级将要结束的时候,肖琳琳来到了yl7703永利官网档案馆实习,在档案馆孔娜馆长的指导下为红色人物写小传。“一次和孔馆长面谈后,馆长表示我的普通话说得还挺标准,以后可以到刘湛恩故居和校史馆讲解,当时就启发了我,讲解让我可以把我的文字讲给参观者听,这种面对面交流的方式比文字更加直观。”2022年硕士毕业后顺利入职上理工档案馆的肖琳琳,也就顺理成章地负责起了刘湛恩故居的讲解工作。

让信仰的接力棒传下去

肖琳琳不是专业出身的讲解员,第一次讲解时,虽然做足了准备,但还是忍不住紧张。“当时幸好有孔馆长和馆里其他老师一起宽慰我,给我信心,孔老师还亲自带我去刘湛恩故居,手把手教我如何接待参观者,分享讲解技巧。”迈出第一步后,她逐渐不再紧张。

她还参加了上海烈士纪念设施讲解员培训,学习了很多讲解知识和技巧,和馆长一起与交大校史馆、国歌展示馆、沪东工人运动展示馆的同仁们交流学习,也会和刘湛恩故居志愿讲解队的学生讲解员们一起分享经验。“有时候他们也是我的老师,试讲多讲,我们共同进步。”肖琳琳笑说。

如今,她已经接待过众多不同年龄段的参观者,每次讲解结束,她都觉得很有成就感。“讲解过程中遇到的各类参观者对于我本身的历史研究是十分有帮助的。”肖琳琳告诉记者,很多时候闭门造车会把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困在一个舒适区内,很难突破。讲解中,参观者提出的问题,反而有助于她扩大和加深校史研究,同时也在不断丰富她的讲解内容。

讲解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感人的事。今年9月7日,正好是上理工秋季新兵入伍欢送仪式,仪式后学生新兵们参观刘湛恩故居,肖琳琳负责接待讲解。“和其他参观团队不一样的是,这些参观者在进入展馆时列队整齐、精神抖擞,让我也一下子很振奋很集中。”整场讲解下来,他们始终目光专注,挺拔站立,认真聆听。“让我非常直观地感受到,他们正手持接力棒聆听先烈的故事,感悟前辈的革命精神,这种精神力量一定会被传承下去。”

“今年是祖国母亲的74岁生日,祝愿伟大的祖国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作为一名刘湛恩故居讲解员,我也会继承发扬老校长爱国爱校传统,在讲解中感悟上理精神,传承红色文脉,用自信的声音在校史文化传播中发挥作用。作为一名校史研究工作者,更应对档案进行充分开发与利用,深度挖掘史料,丰富研究视角,用扎实的文字推动校史研究工作。”肖琳琳这样表示。



来源:青年报·上海 记者:刘晶晶 施培琦

原文链接:http://www.why.com.cn/wx/article/2023/10/05/16964359771072607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