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捐献和移植造血干细胞,身边很少有人经历过,适配概率极低,大多数人不了解这个流程且心存恐惧。”近日,光电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上理工与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联培生沈赫男,成为上海市第602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未来他希望以热忱的科普消除身边人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未知恐惧”。
沈赫男造血干细胞采集完成
“231ml种子”,为1400公里外患者带去生的希望
10月27日,沈赫男前往华山医院,开始造血干细胞捐赠前的准备工作,每天注射2次造血干细胞动员剂。
身体出现酸痛的感觉,注射完第一针动员剂,身高一米九、平时坚持锻炼的沈赫男感到不适,“但一想到白血病患者还在等着我救命,这点不适咬咬牙坚持一下就过去了!”连续注射了5天后,沈赫男终于迎来正式捐献的日子。
10月31日早上9点,沈赫男开始采集造血干细胞。整个过程不使用麻醉或镇静药物,期间面对来探望的人,他始终保持着微笑。5小时后采集结束,231ml的造血干细胞,被一旁等候的志愿者封装进专用保温箱,迅速送往1400公里之外患者所在的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很幸运,我正式成为上海市第602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沈赫男轻描淡写地总结着这5天来的成果。
正在采集造血干细胞
前脚离开“考研战场”,后脚迈入“献血救人战场”
2020年12月,刚参加完考研初试的沈赫男,偶然看见停在校园里的献血车,脑海中浮现母亲20多年来坚持无偿献血的经历,便毫不犹豫地登上了献血车。采血过程中,他了解了造血干细胞捐赠的相关内容,并毅然在《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同意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正式成为中华骨髓库大家庭中的一员。
今年8月,沈赫男正在开研究生小组研讨会时,接到了来自红十字会的电话,了解到其血液样本和一位白血病人匹配成功,被询问是否愿意捐献。“下决心其实很简单,毕竟是救人的事情!那时担心的主要是如何说服家人,没想到说清楚情况后,全家人都非常支持。”
当前身处研三的沈赫男,周围同学已经奔忙于参加秋招。而在他看来,找工作和救人相比是一件小事,“秋招的时间还很长,错过秋招还有明年春招,而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人是值得骄傲一辈子的事情!”
“写满爱与奉献的家风,滋养我向上向善”
爷爷热心公益,获得过江苏省百佳孝星、最美老人,无锡市孝亲敬老先进典型等荣誉;父亲是一名高中老师,为人正直,从小就教育他要“踏实做人,认真做事”;母亲平日里就是一个“热心肠”,知道邻里有困难,就会主动帮忙……多年来,充满爱与奉献的家教家风滋养着沈赫男向上向善。
“爷爷现在已年近八十,是街道出了名的‘书法达人’。退休后,爷爷靠勤学苦练,写得一手好书法。平时,他除了自己在家练习,还会定期去居委活动室义务教社区老人写字,参加各项社区公益活动。”沈赫男在为爷爷感到骄傲和自豪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热心公益、乐于助人的品格。
了解到沈赫男的血液样本与一位白血病患者匹配成功后,家人第一时间表示支持。“在入库登记不到2年的时间里,就有机会为生命垂危的患者送去希望,这是多么幸运和值得骄傲的事情。”在姑姑眼中,沈赫男就是家里的“小英雄”。
沈赫男
将适配概率只有十万分之一的“生命奇迹”延续
“非血缘关系之间的造血干细胞适配概率只有十万分之一,每一例成功配对都是‘生命奇迹’……”平日里涉猎广泛、对很多学科领域都有了解的沈赫男,被同学们称为“小百科”。他曾多次在网上刷到关于造血干细胞捐献和移植的信息,相关知识科普以及宣传报道让他心中萌发了登记捐献的种子,未来他想为将这份“奇迹”的延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科普。
“对于捐献和移植造血干细胞这件事,身边很少有人经历过,适配概率极低,大多数人不了解这个流程且心存恐惧。”沈赫男希望以热忱的科普行动消除身边人对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恐惧。
“捐献不会影响身体健康,造血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1到2周内就会恢复到原有水平。”当前,我国有近百万患者盼着实现造血干细胞移植,仅白血病患者每年就新增4万多人,捐赠造血干细胞是真正在用热血为生命接力和续航。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无限的自我更新能力的细胞,是机体的起源细胞,是形成人体各种组织器官的始祖细胞。沈赫男以干细胞高度的自我更新、自我复制及很强的再生能力作喻,“希望正如干细胞一样,那端从未见面却从此同我血脉相连的战友能够浴火重生,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将这份爱绵延不绝地传递下去。”
永利官网一行到医院看望沈赫男
供稿:新闻中心
支持:光电学院、沈赫男家人
文:张新妍、杨思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