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为家乡写史的作业中,我以母亲为原型塑造了一个主人公,在课堂上向同学们讲述了个人成长过程中见证家乡交通事业发展的故事,很感慨,也很有收获!”谈起王丽老师,外语学院徐铭宸同学印象非常深刻,讲述了翻转课堂上的一幕。
“设计师”与“主角”思想碰撞的主场
“辛亥革命到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上,一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引发了多方观点交锋。这种由学生主动发问带动全体同学展开思辨讨论的情景,在王丽老师的每节课中几乎都会上演,看似偶然,却都在王老师的巧妙设计之中。
“老师是课堂的‘设计师’,学生是积极参与的‘主角’,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可以在学生知识库中建立起已知与未知的链接,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其主动思考、探寻答案,师生交互的声音在课堂上被放大、被倾听,大家互相启迪、共同成长。”王丽表示,历史课不是“就史论史”,而是在传授史实知识的基础上,注重以史识和史观“入味”,帮助学生构建起较为独立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和价值观念。
提及王老师的历史课堂,徐铭宸同学谈道:“王老师很重视培养我们的批判性思维与独立思考能力,当一个知识点引起了我们的兴趣,我们就会不自觉地去主动提问、主动探寻、主动表达,她还经常启发我们带着历史思维去看待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去探究熟悉事物的变化。”
王丽的课堂
充满“地方味”的历史实践课堂
“上海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缩影,丰富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是我们宝贵的教育财富。”毛泽东故居、万国建筑群、杨浦滨江……实践课上,王丽化身“导游”带领学生们走出去,在珍贵的革命文物、厚重的历史资料、复原的历史场景中切身感受建党百年的艰辛历程和辉煌成就,传承好红色基因。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全市各区的红色文化教育场馆是最鲜活的历史教科书。”课外,王丽注重用好本地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鼓励学生们在充满“地方味”的历史场景中先行动、后深思,以“行走的课堂”拓宽学习历史、感悟历史的视角。
行走于“历史现场”,管理学院谭紫璐同学觉得这样的形式调动起了大家学史的浓厚兴趣:“我们与历史产生了联系,便会积极主动去检索、了解历史发生地背后的故事,爱国主义情感和历史责任感油然而生,我们最终还会带着实践所得,以实践报告、视频等多种形式,向同学们分享收获与感悟。”
王丽在刘湛恩烈士故居红色文化主题馆作“爱国奋斗 共赴未来”党的二十大精神微宣讲首讲
荣誉背后的“传帮带”“智囊团”
“全国比赛现场随机抽题、无备课时间、无多媒体辅助工具,参赛教师只能借助一支粉笔完成授课,比赛过程全程直播,这对教师的理论功底、教学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临场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都是极大的考验……”近日,王丽在第三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中收获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本科生课程组二等奖的好成绩。
教学之余,王丽经常活跃在各类教学比赛中,谈及坚持参赛的意义,她表示“教学竞赛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者搭建了交流互动的平台,每位参赛老师都有自己鲜明的教学特色和独到之处,为我取长补短、充实教学能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水。”
荣誉背后,身边的“传帮带”和“智囊团”给足了王丽底气和安全感:“教学创新须以理论功底为前提,我的带教老师陈瑞芳是一位资深教师,不仅带领初上讲台的我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她严格的自我要求和教无止境的态度也让我深受感染。众多教学比赛中,青教赛的备赛过程最长,我得到了来自学校和学院多方面的支持,特别是形成了以学院领导和骨干教师为核心的教学创新团队,金瑶梅、牛海、刘科、史玉、王海斌、郭根、宗立宁、李莹等同事每周专门抽空聚在一起陪我打磨课程,为课程持续注入了严谨的逻辑思维、宝贵的授课经验和丰富的竞赛技巧。”说着,王丽目光转向身边20余万字、经过不下5轮打磨的备赛教案上,表达着对同事无私支持与鼎力相助的感激。
王丽在第三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现场
【人物简介】
王丽,中共党员,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负责人,曾获第三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二等奖,“上海市教学能手”,第五届上海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yl7703永利官网“三八红旗手”,校级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和教学技能竞赛奖项(4次);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和上海市项目3项,上海市“晨光学者”。
供稿:新闻中心
文:张新妍、邓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