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之窗

铈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有了“跨界”新用途:上理工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联合研发出新型干眼症治疗方法

2024-04-071289编辑:董真摄影:

干眼症是一种眼科常见疾病,接触紫外线、辐射、空气污染以及过度使用移动设备等因素,都会导致眼角膜部位产生过量的活性氧,对眼表面造成氧化应激损伤。先前的研究表明,氧化应激与干眼病的发生密切相关。通常情况下,临床医生会采取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等传统手段治疗干眼症,这些治疗方法对患者造成了一定影响。而如今,科研人员在干眼症治疗领域有了新突破:只需要向患有干眼病的小鼠眼球部位滴加2次纳米酶悬液(每次半滴),即显著地促进了角膜上皮的修复和泪液分泌的恢复。

这一创新发现源于上理工李贵生教授团队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黄锦海、周行涛团队在材料领域的“跨界”合作,相关成果以“具有抗氧化功能的工程化超小铈基金属有机框架纳米酶高效治疗干眼病”(Engineering Ultra-Small Cerium-Bas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Nanozymes for Efficient Antioxidative Treatment of Dry Eye Disease)为题,作为封面论文发表在国际材料学顶尖学术期刊《先进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为干眼病患者带来了无创、高效的治疗方案。

据了解,利用广谱抗氧化剂消除活性氧可能是一种可行的干眼病治疗方法,具有超小粒径(如粒径<10 nm)的纳米颗粒通常表现出更高的药物递送、活性氧清除和治疗效果。受此启发,李贵生教授团队研发出了一种工程化的超小型铈基金属有机框架(Ce-MOFs)纳米酶。选用水热合成法,分别以硝酸铈铵和苯二甲酸作为铈源和有机配体,成功设计出了不同粒径的Ce-MOFs。这种Ce-MOFs能够模拟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功能,有效清除眼部过量的活性氧。更重要的是,粒径为2-3纳米的Ce-MOFs纳米酶能有效穿透眼组织,进入常规药物难以到达的深部组织,从里到外更充分地发挥抗氧化作用,进而加速受损角膜上皮的修复过程。论文一经发表即引起了学术界和公众的广泛关注,中新网、光明网、新浪网、网易、凤凰网、文汇报、新民晚报、腾讯网、科学网等主流媒体都进行了专题报道或转载评论。

近年来,李贵生教授团队积极对接学校医工交叉发展战略,与长海医院、长征医院、仁济医院、上海市口腔医院、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建立合作,先后承担医工交叉项目6项(其中4项为重点资助项目)。这项研究也是永利官网医工交叉研究领域的又一项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与转化前景的研究成果。

《先进功能材料》封面论文

论文原理图


论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fm.202307569